沈阳日报
满族风情浓郁的“鱼米之乡”
后大河泡村
后大河泡村
后大河泡村位于新民市张家屯镇东南部斯特拉斯堡主场告捷,新赛季首场胜利令人振奋,距市区28公里。区域面积4.33平方公里。蒲河贯穿整个后大河泡村,目前,蒲河岛公园建设完工,与之交相辉映的景观桥于今年竣工使用。全村以水稻种植、淡水鱼养殖为主业,有稻田2800亩,有水面3000亩。
村民总计305户、1100人。其中满族213户,约占全村总户数的70%,满族657口人,约占全村人口的60%。满族人口的姓氏又以满族“八大姓”中的“关”姓居多,是开云体育官网名副其实的“八旗子弟”。全村至今保留着浓郁的满族生产、生活习惯。
后大河泡村是一个极具历史传奇色彩的满族村落,相传乾隆到盛京祭祖路过此地并住宿,夜间听闻湿地风声如涛,推窗远望,并题名“望海楼”。
金秋时节,景色宜人,层林尽染,叠翠流金。从沈阳西站驱车沿102公路向新民方向行驶,记者踏上寻访沈阳最美乡村之旅。大约25公里处路南,一座独具满族风情的木质结构牌楼赫然矗立,上面用蓝底黄字的汉满双语形式醒目地标注出村名——后大河泡村。
稻谷飘香鱼欢跃,风光秀美惹人醉——置身后大河泡村,仿佛误入世外桃源。若非亲眼所见,真的令人难以置信,在沈城西部,竟然还隐藏着这样一处富饶美丽的“鱼米之乡”。
满族风情特色浓
绿树成荫、整洁平坦的街路两侧悬挂着极具满族象征意义的“八旗”;村民聚居区——新浦家园小区房檐凸起凹陷,建筑风格别具满族特色;稻草为顶、青砖为墙的旧式满族住宅、粮囤保存完好;7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矗立着两幅巨大的满族风情宣传板,粉饰一新的满族风情长廊彩绘清十二帝像;改造一新的民族书屋增添斯特拉斯堡主场告捷,新赛季首场胜利令人振奋了满族文字书写模板,传承满族文化;身着全套满族服装的民俗表演队,手持围猎弓箭,跳起独具风情的满族舞蹈……在大河泡村游览,随处可以感受到特色浓郁的满族民俗风情。
后大河泡村民多数为满族,是“沈阳市级少数民族村”,目前正积极申报“国家级少数民族村寨”。“我们要深入挖掘满族文化元素,全力打造民族特色浓郁的满族风情村寨、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,要建成蒲河生态经济带上的一个旅游热点。”村党支部书记、主任张洪芳告诉记者,村里准备利用动迁闲置民居,打造满族民俗风情一条街,吸引游客品尝满族特色的农家菜、住火炕;修复乾隆皇帝东巡祭祖居住的望海楼,建清太祖努尔哈赤塑像;建狩猎场,复原满族农耕骑射场景;开发蒲河沿岸经济带,增设农家采摘垂钓园、水上乐园、满族文化展馆,让游客在休闲娱乐中体验满族风情独特魅力。
风景如画赛江南
无垠的原野上稻浪泛金,开阔的水面上鱼儿欢跃。人在村中行,如在画中游。尤其是村庄南部的蒲河生态廊道,更是让人心驰神往,流连忘返。新建成的新蒲岛公园整洁宽敞,花团锦簇;飞架在蒲河上的景观桥气贯长虹,将北岸的村庄和南岸的公园紧紧连接。
在后大河泡村,记者看到,附近村镇、沈阳及周边城市的很多游人到这里休闲娱乐。还有一些影视剧摄制组正在这里取景拍摄。
“通过宜居乡村建设,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更让人高兴的是,我们和城里人一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。”村民们告诉记者。
如今,村里在主要街路均铺设柏油路,街路两侧绿树掩映,鲜花盛开。村里取缔“三堆”,健全卫生保洁机制,配备扫保队伍,配置垃圾清运车,做到卫生保洁常态化、卫生管理规范化。2011年,后大河泡村动工建设“新蒲家园”小区,目前已竣工入住。
近年来,后大河泡村先后被评为“国家级环境优美乡村”、“沈阳市宜居乡村”。
更多关于后大河泡村村的内容
请点击图片查看
▼
前往路线
●从沈阳向新民方向,走102公路一直向西,途经沙岭镇、法哈牛镇、李家套村、东升堡村,进入张家屯镇地界,就到了后大河泡村。
●从沈阳长途客运西站乘坐开往新民的客车,到张家屯镇下车,向西2公里左右,路南即是。
全国新农村建设“样板”
方巾牛村
方巾牛村
新民有个方巾牛,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四个“样板村”之一。对于方巾牛村的名气,记者早已如雷贯耳。“方巾牛,到底有多‘牛’斯特拉斯堡主场告捷,新赛季首场胜利令人振奋?”带着强烈的好奇和期待,离开后大河泡村后,记者立即驱车前往。
沿102公路向西行驶,路经大民屯镇不远,在新庄转向北行驶,就进入辽河东岸的湿地公园。满眼尽是葱翠的树木和繁茂的花草。车行10多分钟后,在公路东侧,忽然跃出一个整洁亮丽、静谧素雅的村庄。
步入村里,记者感觉眼前一亮并为之振奋——绿树环抱、公路联网;蔬菜大棚整齐划一,东西成排、南北连片。
居民区内,粉红色的高楼林立、淡黄色的别墅成群。连城里都不太多见的节能路灯、太阳能热水、文化广场、观光花园、污水处理设施、秸秆燃气站和高标准畜禽粪便处理系统、垃圾填埋场等一应俱全。
“这个村名叫‘方巾牛’,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‘样板’、‘东北棚菜第一村’。”当地村民自豪地告诉记者。
更多关于方巾牛村的内容
请点击图片查看
▼
前往路线
●从沈阳向新民方向,走102公路一直向西,途经沙岭镇、法哈牛镇、张家屯镇、大民屯镇,到新庄向北行驶,即是方巾牛村。
●从沈阳长途客运西站乘车,可直接到方巾牛村。
“寒富苹果第一村”
靠山屯村
靠山屯村
“新民有个靠山屯,漫山遍野是苹果”——对于素有“沈阳寒富苹果第一村”的靠山屯村,记者早已心驰神往。
离开大民屯镇方巾牛村,记者驱车沿102公路、辽中环线高速、沈康高速、203公路一路向东北行驶。一个多小时后,就抵达了群山环抱、整洁幽静、绿树掩映的靠山屯村。
平坦干净的柏油路两旁,绿树成荫,太阳能路灯成行;成片的苹果树挂满红彤彤的果实,村民们正在笑逐颜开地忙着采摘;温馨典雅的花园式小区里,老人和孩子在漫步嬉戏——步入靠山屯,看到的便是一派生机盎然、和谐幸福的新农村景象。
建成“寒富苹果第一村”
顺着村后山上一条蜿蜒的彩砖小路乘势而上,记者来到了心仪已久的靠山屯村寒富苹果种植基地。在山顶新建的漂亮观景台中间,一个活泼可爱的“苹果宝宝”塑像让人格外亲切。站在这里,放眼俯瞰一望无际的苹果园,简直是一片苹果的海洋。极目远眺,如血的夕阳映衬下,远处村庄升起了袅袅炊烟。眼前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令人分外陶醉。
走进苹果园,在低低的枝头上,记者随手摘下一个大红苹果,咬上一口,脆脆的、香甜的汁液立即溢满味蕾。“靠山屯的‘新浓香’牌寒富苹果以个大、鲜红、肉质酥脆、多汁酸甜可口而闻名。就是靠它,我们彻底甩掉了贫困帽子。”靠山屯村党支部书记石磊动情地告诉记者。
从前的靠山屯村靠天吃饭,农民收入微薄。自从2008年引进寒富苹果以来,老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。现在全村寒富苹果种植面积达到5500亩,农民人均收入2万元。2010年10月,靠山屯村被评为‘沈阳寒富苹果第一村’。
更多关于靠山屯村的内容
请点击图片查看
▼
前往路线
●沈阳市区—黄河北大街—道义大街(101国道)—法库登士堡加油站(左转)—S106—小坨子(右转)—新农村乡靠山屯村。
●沈阳市区—环城高速—沈通高速G1113(彰武方向)—辽中环线高速G91(铁岭方向)—公主屯出口—公主屯医院(左转)—叶苗线—新农乡村靠山屯村。
沈阳日报、沈阳网记者:彭跃东 摄影 李浩
航拍:市城建档案馆提供 李强 摄影
编辑:许嘉怡
评论